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教案

时间:2021-12-28 11:48:27 文言文翻译

蜀中有杜处士,好书画,所宝以百数。有戴嵩《牛》一轴,尤所爱,锦囊玉轴,常以自随

一日曝书画,有一牧童见之,拊掌大笑,曰:“此画斗牛也。牛斗,力在角,尾搐入两股间,今乃掉尾而斗,谬矣” 处士笑而然之。古语有云:“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”不可改也。

一、解读课题,直奔重点:

1、今天,我们一起阅读《书戴嵩画牛》这篇小古文。谁来说说你对戴嵩的了解?认读:戴嵩(sōng)汇报,简介: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,是专门画牛的大画家,以善写山泽水牛有名,与韩斡画马并称“韩马戴牛”。戴嵩的传世作品有《斗牛图》、《三牛图》、《牧归图》等。

2、再读小古文,汇报:这一课讲到戴嵩画牛画的是一幅什么图?出示课文,理解:有戴嵩《牛》一轴(zhóu一幅) 此画斗牛(互相争斗的牛)也

观察戴嵩画的《斗牛图》,说说图意:戴嵩画的《斗牛图》,现在珍藏于中国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,现在请仔细观察,描述图意。你想怎样赞叹戴嵩的画技?

3、可是有一位牧童看了这幅画却说戴嵩画错了,再读小古文,汇报:牧童指出这幅图错在哪?为什么?

出示课文,理解:

牛斗,力在角,尾搐(抽缩)入(进)两股(两大腿)间(之间),今乃(却)掉(摆动,摇)尾而斗(相斗),谬(miù错误)矣(yi)。

指名到黑板上按牧童说的画:尾搐入两股间

再观察戴嵩画的《斗牛图》上牛的尾巴:掉尾

启发思考:为什么牧童会认为两牛相斗时,牛的尾巴会缩进两大腿之间,而不是摇摆着尾巴?

4、说说题意:

一个专门画牛的大画家,对牛的生活习性的了解,在某些方面还不如一个牧童,这岂不发人深思吗?所以宋代文学家苏轼就写了一篇散文记下这件事,并写了自己的感受。这篇散文的题目叫《书戴嵩画牛》,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?题意是:写一写戴嵩画牛

二、自读古文,说出文意:

(一)、认读田字格四个生字:轴(zhóu)、锦(jǐn)、曝(pù)矣(yi)。

认读三个词语:锦囊玉轴、曝晒、谬矣。注意:“矣”读轻声,读“谬矣”。

理解三个词语:谬矣(错了) 曝晒(晒)

锦囊(袋)玉轴(字画下端便于悬挂或卷起的圆杆):用锦缎作画囊,用玉作画轴

拓展理解:锦囊妙计(封在锦囊中的神妙计策。常比喻预先安排下的应付意外、解救危急的有效方法。)

(二)、试着自己说说小古文的意思。

三、细品古文,想象表达:

(一)、珍爱《斗牛图》,阅读想象:

1、说出意思:

蜀中(四川中部地区)有杜处士,好(爱好)书画,所宝(所珍藏的书画,宝,珍藏)以百数(用百来计算,数shǔ,计算)。有戴嵩《牛》(有戴嵩画的《斗牛图》)一轴(一幅),尤(特别)所爱(珍爱),锦囊玉轴(用锦缎作画囊,用玉作画轴),常(常常)以自随(随身携带)

2、反复诵读,读出杜处士对戴嵩的《斗牛图》的珍爱之情。

3、想象表达:抓住“锦囊玉轴、常以自随”展开想象,说说杜处士是怎样珍爱这幅《斗牛图》的?(板书 珍爱画: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)

(二)、评论牛斗,想象表演:

1、说出意思:

一日曝(曝晒)书画,有一牧童见之(代指《斗牛图》),拊掌(拍手)大笑,曰:“此画斗牛也。牛斗,力在角,尾搐(抽缩)入(进)两股(两大腿)间(之间),今乃(却)掉(摆动,摇)尾而斗(相斗),谬(miù错误)矣(yi)。” 处士笑而然之(认为他说得对)。

2、品读“拊掌大笑”和“笑而然之”,反复诵读,读出牧童发现错误时觉得不可思议和童言无忌表达的率真;读出杜处士的虚心接受的态度。(板书 评论画: 掉尾而斗 谬矣)

3、想象表演:请两位表演牧童和杜处士,他们是怎样评这幅画中牛相斗的?

(三)、请教内行,感悟透彻:

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发现指出大画家画的错误,这件事真是发人深省啊!苏轼以小见大,发现艺术创作的真谛是什么呢?自由汇报,总结: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,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,所以要深入观察、细致研究,还要向富有经验的劳动人民学习请教。苏轼用古代的谚语表达了自己的这些感受。(教师板书 感受: 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)

1、说出意思:

古语(古代谚语)有云(这样说):“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”不可改也(是不可改变的道理)。

理解“奴”“婢”:是指旧时被卖到主人家无偿服劳役的人,男称“奴”,女称“婢”。古时男耕女织,所以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

2、填空:

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

画牛当问(),( )当问( )。

3、补充阅读:

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,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,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。他不怕山高路远,不怕严寒酷暑,走遍了产药的名山,他有时几天不下去,饿了吃些干粮,天黑了,就在山上过夜。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,判断药性和药效。他走了上万里路,访问了千百个医生、老农、渔民和猎人,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。

4、讨论:看教材注释第⑾,牧童认为画中牛“掉尾而斗”是错误的。实际上牛相斗时,既有“尾搐入两股间”的情形,也有“掉尾而斗”者。对此,你怎么看?

总结:只要确实有“掉尾而斗”这种情形存在,那戴嵩画的就不算错。因为一幅画不可能将牛相斗时的各种情形都表现出来。牧童不能因为自己从未看见过牛“掉尾而斗”,就否定“掉尾而斗”这种情形的事实存在。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,只要来源于生活,符合事实,就是对的!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!

【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教案】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