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是一部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的小说,不愧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。小说里描绘的令人心潮起伏的战争,以及战争中那些血洒疆城的英雄豪杰,无不让人怦然心动。可是细细品味三国,你又能感受到人性的五味杂陈。
大千世界,芸芸众生,你可是思考过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吗?你又真正在意过吗?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,而那些血洒战场的将士们背后是斩不断的回乡路,泪眼婆娑的父母情。正如:小说中所说的雪就像一滴滴水一样流淌在战场上,沙场就如战士们的地狱一样,让更多的生命落入岩浆中,在未从那里探过一眼,将士们的心就像火一样的奋力向前夺回家园,保卫祖国。
细味三国,新旧社会的对比,是我在小说中收获的又一个亮点,以往旧社会中,为了生活,人们不得不发动起义战争,但仍有许多人血洒战场,走上一条不能归永后路,再看看现在的社会,随着时代的变化变迁,科技进步,人类文明提高高科技产品应运而生,社会文明和谐,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文明之花,对比书中类似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,人们为了争夺天下,尔虞我诈,有时甚至会想诸葛亮连我都不如,为什么?那就一点,为了争夺,为了地盘,为了视力牺牲自己,依我看,一点意义都没有,当然,这是以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角度出发,其中的军事战略倒是真是不懂一二了。
细品三国虽然对于事情没有过高的评判,但是小说中一个个鲜明的人物,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足智多谋,料事如神的诸葛亮;武艺超群,骁勇善战的赵子龙;谋略超群,用人唯才的曹操;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司马懿等等。
说到这些鲜明的人物,我最喜欢的还是一代枭雄曹操,他爱惜人才,尊重人才,或许正是这一点,使得曹操对关羽甚是赏识,并多次厚待于他,这样才有了后来的关羽义释曹操于华雄,后来当关羽败走麦城时,被孙权所获斩了,首级送与曹操,曹操厚葬关羽,于瑜,洛阳更追封荆王,这也足以显示了曹操彻彻底底是一个赏财敬才的人。
曹操的另一个特点,值得我们学习,就是乐观的态度,赤壁之战,曹操误吃了败仗在逃走的路上三遭劫杀,他却连笑三次,京北方仍有我所据,幸好最后遇到了关公,才捡回了一条命,百万军只剩下几千人,但其笑令人荡气回肠,试想千古之中,谁能像曹操那样百万大军杀的,只剩下可怜的几千人,还能笑得出来,这样的乐观神情真是可敬可佩。
曹操的成功,不仅因为他杰出的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,但在于它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。
三国演义也表现了歼雄曹操的一面,宁可我负天下人,休叫天下人负我,在那样的一个时局荡的背景下,成王败寇,他的这种奸正是一种霸之气概的体现,但也是可以理解。
总之能做大事的人,就像曹操那样有勇有谋,雷厉风行,不拘小节,礼贤下士,有远见卓识,并乐观于面对挫折和失败,,在书中曹操可算得上是一个最个性鲜明的人物,然而,罗贯中笔下将它写成一个大奸大恶之人,未免有些冤枉了吧。
除了曹操,小说中还有另外一个老朋友—关羽,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关于恩怨分明,刚正不阿,重情重义,勇敢忠烈。
关羽斩华雄战吕布后,又于万众之中斩杀颜良,而袁绍诸将无人敢阻挡,至此,一战成名。过五关斩六将,水淹七军,降于禁斩庞德,威震华夏。
敬佩关羽的不仅是因为他过五关斩六将的勇武,更是因为他忠义磊落,知恩图报是真正的大丈夫,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关羽外貌“身长九尺,须长两尺,面如重枣,唇若涂脂,一身英气”,难怪后世都那么推崇尊称他为关公,自从刘备,关羽,张飞三人桃园结义,关羽至死从未背弃誓言,始终对刘备忠心耿耿,是说光是这一点,又有几人能及呢?千里走单骑和华容道,放曹操两个事件之中也足可以证明关羽的忠义。
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,猛虎如云的战场,更有战场背后那些出谋划策,运筹帷幄的英雄。
历史造就人才,时代考验英雄,吕布、赵云如猛虎下山,诸葛亮、周瑜不动刀枪有计有谋,刘备、曹操王者之战,英雄本色尽是三国鼎盛,
小说看完,领略人物风采,更让我体味到人性的五味杂陈,英雄也罢,草寇也罢,总之无故事无法更改,其中酸甜苦辣,悲欢离合,背井离乡,血洒战场,需要我们自己去体味。
【书香伴我成长三国演义读后感1400字】相关文章: